商業周刊第1752期
台灣疫情增溫,國內醫藥通路的血氧計被搶購一空,市價一度飆漲超過五成。去年防疫發燒貨是口罩、酒精、額溫槍,今年它的竄起,帶動相關概念股近一個月飆漲逾三成。
商業周刊第1752期
五月二十七日,全台創下了史上用電新高,打破去年七月的用電紀錄。甚至,歷來台灣用電量前十名的日子,就有一半是在今年五月所創下。進入夏天用電旺季,又得宅在家靠電腦遠距工作、學習,大家最擔心的是,「停電會是台灣的新常態嗎?」
商業周刊第1750期
本土疫情爆發初期,有則影片在網路上瘋傳:一個身穿國旗裝的老年男子沒戴口罩遊逛,身穿艋舺夜市制服的女子遞給他免費口罩,他大聲咆哮,「妳有什麼資格要我戴口罩!我就是不要戴!」轉頭惡狠狠指著手機鏡頭:「不准拍!」
商業周刊第1751期
串流大咖做電玩、零售電商買電影、手機龍頭賣手把,這些「撈過界」舉動,正是科技龍頭「 尖牙五股」(FAANG)其中三家的最新布局。隨著線上影音串流市場的競爭漸成紅海,未來影劇與遊戲合一、「沒前三,沒平安」,將是該市場未來趨勢。
商業周刊第1751期
救護車鳴笛聲,是近兩週來最常劃過靜謐的台北街頭、讓人心驚的聲響。五月,台灣從全球防疫模範生變成一座被病毒肆虐的島。從十五日雙北市升高為第三級警戒,到三十日為止,本土病例新增超過六千八百名,是原本的近四十三倍。其中,超過數千名確診者集中於雙北市,讓雙北醫療資源瀕臨崩潰。
商業周刊第1750期
「我家有兩個小朋友, 我要買兩台筆電!」五月十八日,十一點,台北光華商場才剛開門營業,竟湧現晚上才會有的人潮。這天,不是新遊戲發售日,而是雙北因疫情的第一個停課日; 這群人不是科技宅男,是一群急著幫小孩買筆電的家長。其實同樣場景,從去年四月歐美疫情爆發,就在全球各地輪番上演。
商業周刊第1749期
台灣確診個案暴增,許多公司開始分組分流上班。別以為,遠距不過是讓員工帶著筆電在家上班。事實上,當同事彼此缺乏了實際面對面的機會,而每個人又必須在家裡面對貓咪、小孩、零食與惰性的拉扯,做法與思考,跟在辦公室工作其實很不一樣。
商業周刊第1749期
各位讀者是否想得起來,自己經常光顧的超市、百貨公司、大型商場等地方,它們的BGM(背景音樂)都在播放些什麼呢?或許有些人甚至不記得這些地方有BGM這件事。然而,雖然一般人並沒有花心思去注意賣場裡的聲音,不過業者們為了提高消費者的購買意願,在運用聲音這件事上卻下足了工夫。
商業周刊第1748期
「用國際標準來看,他們本來就是水深火熱,日子本來就很難過,也不必刻意用這次事件來醜化印度。」印度環境髒亂、食物不安全,還有嚴重空汙,到處充滿了風險。但,這就是前往開發中國家拓荒必須面對的狀況。
商業周刊第1748期
台股這一、兩週的走勢比坐雲霄飛車還刺激。五月三日那週先是連續崩跌三天,又連拉兩根大紅棒,收復萬七關卡;但本土疫情再起,五月十一日又重摔六百五十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