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產業潛規則,
自創品牌,站穩餐飲通路
不賺快錢、以長期思維經營客戶,正是大武山贏得客戶信賴的主因。然而,這樣的體悟,是源自於一次次跌倒再爬起的慘痛經歷。
時間回到2013年,當時在科技業擔任業務的魏毓恆,因為從高中就開始跟著家裡(台禽生物科技)看財報,發現土雞市占與獲利都很好,但在2007年轉投資的蛋雞事業,不只連年虧損,虧損幅度還一年比一年大。
「那時候大家都太自以為是,覺得能管土雞,就可以管蛋雞,」但事實上,土雞與蛋雞事業完全不同。魏毓恆表示,養土雞的做法就是給牠吃最好、油脂最高的飼料,但蛋雞不是,把蛋雞養胖牠產不出蛋,只會有脂肪肝的問題,「土雞比較像是傳統農業放養,蛋雞比較像製造業,它的設備較現代、科技,營運也需要規模、制度化。」
當時,雖然設備都是最好、最新的,但最終成果並沒有想像中好,而虧損最大的原因,是沒辦法賣到好價格,也沒有通路可以賣。
過去蛋雞通路很看關係,那時遇到的問題是,大多數通路會認為:「我已經跟某蛋商合作30年,我為什麼要跟你買?」再加上,B2C通路的貨架有限,新進品牌很難擠進既有通路。
既然打不進,大武山選擇繞道而行:從B2B切入,打進餐廳通路。如今,麥當勞、早安美芝城、SUKIYA、丸亀製麵等餐飲集團,都是他們的客戶,「跟餐廳合作,品牌能見度就會提升,當時就是靠著這塊讓我們的獲利穩定。」
然而,「我們不是放棄2C通路,還是一直跟對方保持友好關係,慢慢等待時機。」終於,等到全台大缺蛋的時候,許多通路紛紛找上門,這時擁有蛋的大武山反倒有了主導權,可以鋪貨到想進的通路,一個個打進去。
不到2年時間,大武山達到損益兩平。只是,好景不常,2015年的一場禽流感,讓大武山被迫撲殺20萬隻雞,復養時間長達10個月,又再度面臨虧損。
不過,在這段期間,魏毓恆沒有沉溺於沮喪,而是尋找國外各種專家協助,學習如何養雞,「後來發現這一切都很科學,需要流體力學工程師看通風設計怎麼做,雞才不會生病。」
用AI監測雞隻與環境狀況,
降低染疫風險、產蛋率達9成
也是在那段時間,大武山開始利用數據分析來養雞,監測雞隻每日狀況,也監控氣溫、氨氣濃度等環控數值。這些數值不只能讓大武山判斷未來蛋量、提早告知客戶因應危機,也能分析產蛋率為什麼下滑,進而調整飼養方式。
台灣8成以上雞農都採用開放式的傳統雞舍飼養,不只容易成為禽流感病毒的溫床,也很難控制環境變因,所以蛋雞產蛋率普遍低於7成。大武山採用密閉式水簾、自動化集蛋及禽糞處理系統等,讓產蛋率、死亡率的預測準確度都控制在9成左右。
熟悉產業的業內人士分析,蛋雞產業的獲利取決於飼料價格波動、出雞時間控管等變數。大武山最大的股東是飼料起家的國興畜產,飼料價格波動比較可控,再加上大武山擁有自有品牌,供貨與品質穩定,相對擁有通路談判權,這也是為什麼大武山的毛利率能在20%以上,2024年Q1更達到30.2%。
為了整合產業而上市,
目標將市占3%推升至10%
如今,大武山從「不得其門而入」,走到能主動挑選客戶,「不是說我們很厲害,而是找理念相近的客戶,才能長期合作。」因為從源頭端慎選客戶,大武山現在的成長,都是跟著客戶一起。
下一步,大武山把眼光放在產業整合。魏毓恆表示,台灣蛋雞產業有很多小農,如果大武山未來還要再成長,勢必要和小農深度合作,這也是為什麼大武山要上市,因為未來談合作或併購時,比較能有合理跟公定的價格可參考。目前,他們與小農的合作偏向技術贊助,直接派飼養員跟獸醫去現場,不只讓對方的產蛋率提升10 ∼ 20%,甚至有人養雞3年從沒賺過錢,跟大武山合作後,一年就賺600多萬元。
透過這樣合作或聯盟的方式,未來這些雞農的蛋就可以供貨給大武山,再透過2025年底落成的彰化洗選廠,屆時每日產能最高可增加2∼3倍,有望將市占從3%提升至10%。
閱讀完整內容
大家都覺得我們很笨,如果在缺蛋時漲價幅度跟別人一樣,2023年獲利可能不只7200萬元,會超過2億元。」成立於2007年的大武山牧場科技,以後進者之姿擠進台灣市占第三的蛋商,不只成為台灣最大單一蛋雞飼養場,如今也是全台唯一上市的純蛋商。
「我們把蛋當成商品,而不是原料來經營,」大武山牧場科技(下稱大武山)營運長魏毓恆解釋,做原料的生意就是供需,缺貨就漲價,需求低的時候就降價促銷。
但他認為,「我們沒有厲害到像台積電,不管怎樣你都要跟我買,」漲得太誇張,會破壞跟合作廠商長久累積的誠信,「在蛋量充足的時間點,這些獲利都還是會吐回去。」
會這麼說,是因為台灣大約每2 ∼ 3年就會有一次缺蛋潮,如果能在全台缺蛋的時候,還能為客戶備好足夠的蛋,就是勝出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