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肉狂潮來了 全球商機上看2兆!

一家植物肉新創上市飆漲的蝴蝶效應

植物肉狂潮來了 全球商機上看2兆!


文●陳承璋 攝影●郭涵羚

肯德基與超越肉類合推素炸雞,開賣不到5小時就賣光,顯示植物肉商機威力。達志影像

資料來源:Vegan Demographics 整理:陳承璋 今年,被《經濟學人》稱作是「素食之年」,背後的原因,是全球興起一波植物肉商機。

熱潮的起因,是推出植物漢堡肉的超越肉類(Beyond Meat),在五月二日美股上市後,股價至今暴漲五倍,達一百五十美元左右,第二季營收雖僅六千七百萬美元,但市值卻超過九十一億美元,是台灣整體素食市場的近四倍。

根據投資銀行瑞銀(UBS) 估計,植物肉市場規模預計將在二○三○年達到八百五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兆五千億元),每年將以二八%速度成長。幾乎是每間投資銀行都看好的商機,巴克萊銀行(Barclays)更估計,未來十年,植物肉將從全球一兆四千億美元的肉品市場裡搶下一○%的市占率,約一千四百億美元。

美國最大肉品商泰森、肯德基、麥當勞等食品餐飲巨擘,也爭相推出植物肉產品,深怕趕不上熱潮。

永旺、好市多找上台廠⋯⋯ 台灣植物肉技術「領先歐美15年!」

台灣的植物肉製造廠商,今年起都門庭若市,從日本最大零售集團永旺、美國好市多、美國安麗等,全都找上國內植物肉供應商。

植物肉商機,突然湧來台灣,關鍵是台灣因為宗教信仰, 素食人口占比達一四%,比起全球平均高出近兩倍,撐起完整素食產業鏈,「早年拜拜需要三牲,所以很早就有豬、雞、魚等仿真素食品,」台灣素食推廣協會理事長陳奕誠說。

「今年真的都不知道什麼叫作景氣差!」台康食品總經理賴忠佑表示,他的素烤鴨已經準備出口到美國好市多,今年業績成長三成之多。一九九六年,台灣就有大豆、小麥植物肉加工技術,「我們領先歐美超過十五年!」有台灣「保健食品之父」之稱,引進植物肉擠壓技術的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榮譽教授江文章回憶。

台北,曾被CNN評為全球十大素食熱門城市;在世界最大動保團體「善待動物組織(PETA) 眼中,因為蔬食餐廳百家爭鳴,更是亞洲素食友善城市第一名。從一個場景,能看見國內素食產業鏈從上游至下游的多元性。

九月秋颱掠過台灣,新竹颳起一波波陣雨,晚上七點,位在高鐵站一旁的空地,十幾攤餐車照樣點燈開張。這些餐車賣著湯包、雞排、漢堡、叉燒包︙︙,而每個餐車前排滿綿延好幾公尺的人潮,撐著傘風雨無阻,甚至有人還帶著小板凳「坐鎮」。這是從今年起暴紅的全台第一個「素食夜市」,上述小吃,當然全都是素食。這個夜市,正是國內素食產業展示「火藥庫」的縮影,背後串起的是,下游餐飲業者的創意,還有上游供應商仿真葷食成為素食的加工實力。

台灣加工精緻,卻只限一種吃法 歐美想95%葷食市場,做到取代真肉

然而,台灣素食產業雖然多元,但也碰到瓶頸。根據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以下簡稱食研所)與亞太素食聯盟的估計,國內素食市場規模大多落在新台幣六百億元左右,很穩定,卻成長有限。

關鍵在,台灣因為宗教素,而成為全球素食加工最多元的地方,可卻也是局限產業發展的劣勢。

食研所分析師陳麗婷指出,歐美植物肉,是結合環保、健康等多種生活形態的倡議,所以做出來的單一產品能有許多種使用方式,目的要取代真肉,而台灣素食加工的很精緻,卻往往只有一種吃法。

「我們看到植物肉在紅時,就覺得這個技術不難啊!我們成本也只有它(指超越肉類)的四分之一,但想一想才知道,他們會成功,是因為我們以前都是宗教素, 所以把市場做小,而西方市場它主攻的是葷食族群,才把市場做大!」植物肉供應商弘陽副總經理謝政峰說。這是業界從超越肉類學到的重要一課。


超越肉類對比台灣整體素食產業, 這其實是一場九五%與五%的市場思維抉擇。

超越肉類的做法,鎖定的一直是那些九五%的葷食者,推出在外觀、調味、口感都能與真肉相似,去吸引不願意放棄真肉,又想吃素的消費者。

「我們目標從未是成為最暢銷的素食漢堡公司,也從未希望成為五%市場的領導者,而是追求其他九五%的市場空間。」超越肉類執行長高德曼(Seth Goldman)道出他們能做大的關鍵。

此外,被稱作亞洲版超越肉類,由香港社會企業Green Monday所創立的植物豬肉品牌OmniPork,也是以相同的概念,搶攻豬肉消耗量最大的亞洲市場。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素食推廣協會 整理:陳承璋 「亞洲版超越肉類」搶攻豬肉市場 一包近兩百元素絞肉,賣到泰、星

他們第一款商品為豬絞肉,還沒煮熟的外觀與生豬肉沒兩樣,煮熟後也能變成熟豬肉顏色,去年中才把第一款豬絞肉推到市場,一包近新台幣兩百元價格不便宜,今年卻已賣到泰國、新加坡、台灣等地,全亞洲超過一千個銷售據點,也打進萬豪酒店、君悅等飯店餐廳,每季銷售量成長都超過三成以上。

創辦人楊大偉來台接受訪問時強調,他們研發超過兩年,除了技術問題,更難的地方是,如何找出全亞洲人使用豬肉的最大公約數。「研發超過五百回合,才確定豬絞肉最符合亞洲人的用途,可以包餃子、滷肉、蒸肉餅等,我們把它當成一個使用的『介面』。」他解釋這個介面,必須要顧及到使用者情境,才能讓最多的人口有機會拿來取代真肉。

台灣素食業很強,但與其他傳統產業的問題相同:也就是技術好,卻不會賣,往往把產品做得很精緻,卻忘記市場到底在哪裡。因而形成一種現象,很多素食廠會做羊肉爐、薑母鴨,然而,應用面很窄,形同把市場做小。

「就像是iPhone,台灣不會賣,可是很會做,素食廠也是這個樣子。」食研所企畫室主任簡相堂觀察,所以現在能做的,就是替這些大品牌代工植物肉原料。

超越肉類帶給台灣產業最大的啟示是,技術優勢思維竟成為市場開發的劣勢,限縮了發展的可能,追求九五%使用者的認同,才是打破市場界限的唯一法則。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 第1664期

本文摘錄自‎

植物肉狂潮來了 全球商機上看2兆!

商業周刊

2019/9月號第166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