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職場上的「濫好人」嗎?
工作不該只是滿足他人需求,走出責任感陷阱,肯定自我價值
「心好累!」這句話,幾乎成為你和朋友見面的開場白。你提起主管答應你,做完幾個大專案之後,就可以轉調部門,做你本來喜歡的工作。然而,一旦結案後,主管又說他最仰賴你,下個案子非你不可,結果一直拖到現在,你仍工作纏身,幾乎扛下半個部門的業績。
沒有人想被貼上「難搞」的標籤,特別在職場上,「能者多勞」形同工作能力受到肯定。然而,「幫忙」無限上綱的結果,讓自己成為了他人口中的好人,即使心中委屈不願意,往往會覺得沒有選擇,必須對每件事點頭,活在痛苦之中。
以往,這樣的問題或許會直接歸咎於「自私的同事」或「無良的主管」,工作者最後只有「求去」一途。不過,從去年起登上各大暢銷書排行榜的書《情緒勒索》,也許更能夠明確化許多人長期以來面對的問題。
合理化不舒服感受,認為全是「我不好」
情緒勒索指的是,有些人為了滿足自我需求,透過特定的言語、行為,勾起你的負面情緒,無法拒絕他的要求,就像對你展開無形的勒索。學會辨認身邊的關係當中,是不是出現勒索的跡象,才能避免自己變成毫無底線的濫好人。
Tips 情緒勒索會降低自我價值,認定自己唯有服從他人要求,才能獲得肯定。
一定有人會想,如果能維持關係和睦,忍受一下有什麼關係?尤其當對方是你的主管、父母、伴侶時,「我讓步一點就好了」的想法,非常容易出現在被勒索者的腦海中。
諮商心理師周慕姿指出,如果繼續忍受,情緒勒索會嚴重傷害每個人的「自我價值」。她解釋自我價值是完全接納自我,和自信並不一樣。
舉例來說,當一個人有足夠的自信時,會認為自己在擅長的領域上,能交出滿意的工作成果。不過,他可能沒有辦法接受自己犯錯、失敗。自我價值高的人則不一樣,他們並不認為一定要做到哪些事情,才能證明自身的價值,碰到失敗時,也能了解這只是「我沒做好」,而非「我不好」。
而情緒勒索的可怕之處,在於不斷「洗腦」你,錯誤是你造成的、責任你該承擔的,促使你開始懷疑自己的原則、能力,慢慢降低你的自我價值。
待自我價值低落到一定程度時,勒索者只要給一點指引:想證明價值很簡單,那就照我說的去做,你就會合理化不舒服的感受,讓他們予取予求。
擺脫情緒勒索的同時,也不應該成為加害者
也有人會跳出來喊冤,難道這代表未來無法對他人抱有期待、提出需求嗎?《情緒勒索》就提到,不應該把每次的衝突、激烈辯論,或陳述雙方的權利義務,都當成情緒勒索。
說出需求和情緒勒索最明顯的差異,在於如果只是提出需求,即使因為你拒絕造成了衝突,對方也不會想報復你、剝奪你在意的事物,甚至願意聽取你的感受。諮商心理師、《心理界限》作者楊嘉玲則認為,當要求具有討論、妥協的空間時,就不構成情緒勒索。
更延伸一點來說,職場上的情緒,不一定只有作為勒索利器時,才會傷害到你。無論是壓力、焦慮、憂慮等等,都有可能使你變成情緒上的被害者,因此工作者也必須同等重視這些負面情緒,並學會化解的方法。
而當我們有辦法走出這些困境時,或許你還可以多做一點事情,像是憤怒管理、善用同理心,來避免自己反而成為加害者,讓職場上的每一份責任、每一段關係,都能拉回平衡的狀態…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你是職場上的「濫好人」嗎?
經理人特刊
2018/9月號反擊情緒勒索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