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小確幸救經濟!日本強推「週休2.5日」

「乾杯!」 二月二十四日,週五午後才過三點,日本電信商軟體銀行(SoftBank)員工餐廳的人潮絡繹不絕,人人舉杯慶祝週末提前到來。

這一天,是日本史上第一次實施「週休二.五日」。一向以工作狂著稱的日本,不只去年啟動「工時改革」,今年再接再厲,要上班族每月最後一個星期五下午三點就下班,背後的如意算盤,是將多出來的三小時拿來購物、消費。
商業周刊第1529期
從刺激消費下手,最終活絡經濟,這個難題對日本來說,既棘手卻又不得不為。還記得二○○九年台灣首度對全民發放消費券, 其實這一招早在一九九九年,日本就以「地域振興券」實施過,尤其日本的內需消費占國內生產毛額六成,只略低於美國的七成,也比台灣的五成多為高,可說是提振經濟的關鍵能量。

提振經濟,改用早退換消費

改用休假換消費,週休二.五日以「豪華星期五」(Premium Friday)為名,就連命名都暗藏玄機。雖然出發點是仿效美國感恩節特賣的黑色星期五(BlackFriday),但削價打折的促銷策略,不只日本業者早已疲乏,等於又落入通縮經濟的惡性循環。「以適切的價格,享受優質商品和服務,」才是日本經濟產業省揚起「豪華」旗幟的初衷。

「就算三年來調漲了基本工資,個人消費卻沒有隨著提升,」日本第一大經濟團體經團連副會長石塚邦雄向《日經Business》解釋,雖然成員向來以製造業為中心,這次卻因為消費低迷,主動跳出來提議對策。尤其,二○一六年日本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較前年跌落○.三%,是四年來首度下滑,眼看二%的通膨目標漸行漸遠,央行也只有繼續寬鬆政策下去。

但是購買力不低的日本人,究竟為什麼不願掏錢消費?部分原因,要從「通縮世代」的日本年輕人身上探究。

花小錢換體驗,竟成癥結

「不需要車子、不喝酒、出國旅行太麻煩──上一代眼中的三大享受,對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再具吸引力,」博報堂年輕人研究所總監原田曜平指出,年輕人勒緊荷包,正反映了他們在泡沫經濟崩壞下出生,從懂事以來,就歷經「失落二十年」的成長背景。

「就算名牌一件也只能穿幾次,不如快時尚可以好幾件替換穿,」因為向來只知道「不景氣」, 讓年輕人更執著於CP值,每一分花費都要值回票價。另一方面,雖然整體經濟停滯不前,身邊卻不乏高品質的低價品,例如過季品商城(outlet)、通路自有商品、廉價航空等,更教會他們精打細算。

開車兜風、出國旅行,這些過去躍躍欲試的享樂消費,如今在網路上只是另一則似曾相識的貼文,不必然親身體驗。年輕人早已顛覆了「高價等於好東西」的方程式,「年輕人追求能滿足自己的商品與體驗,不再被高價牽引」原田說。

其實年輕人並非真的不消費,而是比起花大錢買名牌名車,他們更願意花小錢換體驗,贏得朋友在社群網站的一個「讚」。能夠製造回憶的「社群消費」,如今才是推動年輕人的關鍵。日本紀念日協會估計,萬聖節在日本的市場規模,二○一五年已逾一千二百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三百三十億元),較四年前成長一倍,就是因為製造了朋友聚會、喧鬧慶祝的最佳場合。

同時,日本也朝向「吃貨大國」邁進,更願意為美食消費。日本總務省估計,食品占家庭總支出比率的恩格爾係數,二○一六年可能超過二六%,創一九八七年以來最高水準。「做為身邊的小確幸,年輕人雖減少其他支出,卻增加了飲食消費,」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星野卓也分析。
商業周刊第1529期

企業工時改革,是成功關鍵

雖然豪華星期五開跑第一天,東京街頭不難見到印有微笑符號的淺黃色海報,成績卻是差強人意。週五下午,東京車站內的特賣攤位不冷不熱,看在《日經新聞》的眼中,衝著活動上街的主婦,似乎還比上班族來得多。

即使有首相安倍晉三帶頭提前收工,豪華星期五的成敗,關鍵還是企業能否落實工時改革。經濟產業省統計,當日響應的企業全國約一百二十家,其中包括軟銀、富士軟片、日產等十三家大型企業。瑞穗綜合研究所估計,在旅行消費加持下,豪華星期五可帶入新台幣逾六百億元的經濟效應,但若無法普及,如此的成效也只能維持一時。

「就算是小小奢侈,也必須打中真正的需求才會埋單,」 SMBC朋友證券岩下真理指出,「以稅制重新分配,縮小銀髮世代與育兒世代之間的所得差異,才是刺激消費的治本之道。」與其期待一夜走出通縮,也許人們更需要的是一點改變的火花,這才是實施週休二.五日最直接的效益··· 閱讀更多
商業周刊第1529期

本文摘錄自‎

戒小確幸救經濟!日本強推週休2.5日

商業周刊_精華版

2017/3月 第15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