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臂機器人主廚 炒飯煎餅樣樣行
PMC 研發雙臂機器人主廚
臺灣第一 15 軸雙臂機器人
「正在炒飯的不是人,是機器人BOBE 波比,臺灣本土優秀工程們的心血結晶,原是生產線配裝員,歷經半年訓練,它成功轉職。」這是廣告鬼才范可欽於自己所投資的機器人餐廳宣傳影片的內容。范可欽的機器人餐廳目前雖然歇業,但與BOBE 師出同門的炒飯機器人,此刻正掛上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科工神廚」的員工證,委身於「烹調的科學」智慧烹調專區,因為它是該區Live Show 的主廚,除了現點現做外,更是該館獲得最多人駐足和讚嘆的主角。
「這款雙臂炒飯機器人,是我們在2014 年研發製造的臺灣首臺15軸的雙臂機器人。」財團法人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PMC)副理林政仰表示,PMC 機器人控制器研發團隊在經濟部技術處科專計畫支持下,一開始是做動作比較單純的工業型協作機器人,但後來有些諸如醫療和餐飲服務體系的業者,以及教育單位,希望PMC能針對他們個別的需求和想法,去客製專屬的機器人,以便凸顯他們產業的創新與亮點。「因為都同屬於軸控技術,於是PMC就發展成2條線:一邊是維持工業型機器人的設計,一邊則將技術獨立出來應用到服務型機器人範疇。」
機器主廚 手勢仿自專業職人
服務型機器人除了軸控的技術本位外,因為要與市面上以6軸為主的單臂機器人有所區隔,於是往多軸單控的機器人發展,終於研發出每隻手臂7軸、腰部1軸,共15軸的雙臂機器人,並且逐漸成為業界的技轉平臺。
「BOBE和科工神廚炒飯機器人,完全是由臺灣自行研發出來的雙臂機器人,是正港MIT,而且全臺也只有PMC有做雙臂機器人。」PMC團隊表示炒飯機器人不僅是道地的MIT,而且它們的烹煮手勢還模仿自真正的廚師,加上人工智慧的融入,翻炒的姿勢相當擬人化,讓人有專業和熟悉感。
「機器人主廚之所以用到15軸,就是說它有15個自由度,自由度愈多,愈具靈活性,在炒、煎、翻面等的動作會比較圓滑、連貫。」負責機器人主廚校正維修的PMC工程師陳弘倫補充說,機器人主廚使用的是經過篩選調味好的品牌食材,再用烹煮時間長度去控制食材的熟成度,所以不管是炒飯、煎餅的軟嫩度和焦度都會滿一致的,與原食材成品的誤差度較小,口感也不錯。
客製主廚 調酒、沖咖啡都行
既然服務型機器人多屬客製化,除了目前的炒飯外,還有哪些類型?林政仰笑著說,他們曾幫廠商做過調酒機器人,當時廠商很用心地請來調酒冠軍做示範,PMC 團隊再導入調酒師Shaking 的手勢和過程,讓機器人手臂複製調酒冠軍的手勢去調酒。「調酒的關鍵是比例和手勢,我們比較調酒師和機器人所調的酒,感覺差不多。」
此外,PMC 也曾客製過手沖咖啡機器人。「這個技術訴求比較高。」陳弘倫表示,他們設計了一個吧檯,上面有手沖咖啡需要用到的手沖壺、磅秤、磨豆機、手沖架和熱水,機器手臂完成相關取治後,還會繞圈沖,姿勢完全複製手沖咖啡師,品質當然也落在水準上。
應用廣泛 醫療、晶圓也用它
同樣是機器人,餐飲主廚與其它產業的機器人有何區別?「這是個有趣的問題!」林政仰笑著回答說,如果是醫療類的話,多使用在搬運醫療器材備料上,要求的條件要符合醫院低噪音、環境乾淨外,汙染源和容錯率(Fault tolerance)也要降到最低。另外,像是晶圓、面板廠使用的雙臂機器人,應該是所有機器人中最精密的,因為在搬運過程中要避障外更要穩定,否則就會影響產品。
「有別於醫療和晶圓廠的設定要求,科工館的機器人主廚,它的容錯率較寬鬆,而且具有寓教於樂的功能。」PMC 團隊認為不管機器人主廚做出來的食物成功與否,都在傳達一種可以讓參觀者去思維的概念,因為成敗都有因果關係,成功固然值得學習,失敗何嘗不也是一種警策的教材。
技轉加值 各取所需增競爭力
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代,隨著智慧科技的發展,因為餐飲業導入無周休二日、沒有負面情緒、食物品質不參差的機器人主廚後,勢必影響到人類主廚以及服務人員的工作機會。「我們研發這些技術的目標,是希望透過技術的服務加值,讓企業經由這個技術將公司轉型,並且藉此提升另一組人才的需求。」林政仰語重心長地說,這些新技術人才可以透過職前的訓練或是在職進修方式,提升能夠因應新工作趨勢的能力,讓自己人盡其才,讓機器人物盡其用,發揮最大效益。
15軸雙臂機器人主廚烹煮或是沖泡手勢複製自專業職人,動作流暢;做出來的食物和飲料,口感也具有專業水準。
B2B 多工業用 B2C 可買斷可租賃
PMC 製造的雙臂機器人,不僅有B2B的技轉,也可因應客戶端的需求而客製的B2C。「我們的技轉幾乎都是B2B。」PMC 團隊直言,PMC 雙臂機器人多數為工業用的B2B,因為多數產業都需要機器人協作而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而B2C 的案例較少,取得的方式則有買斷和租賃。例如「科工神廚」是由高雄科工館買斷的,而廣告人的BOBE 主廚則是以租賃方式合作的。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