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世界裡的EQ


一九九七年,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重返他親手創立的蘋果(Apple),帶領公司進行史上最出色的一次轉型。身為執行長,他把蘋果從破產邊緣拯救了回來,協助公司變成世上最有價值的企業。

如果我們想到,十二年前,賈伯斯被迫離開這家他幫忙打造出來的公司,這項成就便更讓人訝異了。

賈伯斯素有光芒四射、鼓舞人心的名聲,但他也以傲慢、不耐煩、任性聞名。到後來,他和蘋果董事會之間的關係變得很難堪,他們卸除他大部分的職責,幾乎把他架空。覺得遭到背叛的賈伯斯離開了蘋果另起爐灶,建立一家名為 NeXT 的新創公司。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蘋果的高階員工追隨前任主管,一起來到他的新公司。當時三十一歲的賈伯斯,是一個傲慢自大的大富豪,他基本上永遠都相信自己是對的。他嚴苛且要求高,損人可以損到很誇張的地步。那麼,為什麼這一群心思敏銳、專心致志的人會離開穩定的工作,繼續與他共事?

安蒂.康寧罕(Andy Cunningham)給了我們一些頭緒。她是賈伯斯的公關經紀人,幫忙推出麥金塔(Macintosh)電腦,在 NeXT 和皮克斯(Pixar)時代繼續和賈伯斯合作。我和康寧罕一談,以了解在和知名的前主管共事經驗中她最珍惜什麼。

「我有五年時間和賈伯斯密切合作,非常難得。」康寧罕對我說,「外面的人看到的,是他激發人心的訪談和才氣縱橫的專題演講,那就是他這個人。雖然他會表現得很嚴苛,但和他共事是一種榮耀。人生中偉大的事都需要犧牲,但就因為必須取捨,才有價值。」1

「賈伯斯每天都在情緒層面上觸動我,驚奇、憤怒、滿意,全部一起來。他帶領我走到我根本沒想過自己能到的境界。」

如果你見識過賈伯斯進行的任何一場知名產品上市活動,就會親眼看到這種能力。賈伯斯知道如何進入群眾的情緒裡。消費者之所以想要蘋果的產品,是著眼於這些產品讓他們得到的感受

然而,批評者認為,賈伯斯無論如何都會有成就,儘管他無能妥善處理情緒(包括他自己的與他人的)。

那麼,賈伯斯是一個具備EQ的人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了解EQ的核心概念。

定義EQ

高曼一九九五年出版》EQ《(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書時,少有人聽過這個詞。這在學術圈裡也是一個新概念;兩位心理學家約翰.梅爾(John D. Mayer)與彼得.沙洛維(Peter Salovey)提出一套理論,認為人有各種智力能力,同樣也具備廣泛的情緒技能,會深刻影響自身的思考與行動。

然而,》時代《(TIME)雜誌一九九五年十月二日以這個概念為封面主題之後,一切就改變了。這本雜誌鏗鏘有力地提問:「你的EQ是什麼?」》

EQ《一書在》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暢銷書排行榜上獨占鰲頭長達一年半,最後翻譯成四十種語言。2》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表示,這是一個「革命性」且「打破既有範式」的概念。這本書的一夕爆紅,讓很多人重新思考自己對於智力與情緒行為的觀點。

雖然「EQ」在當時是一個新詞,但背後的概念卻不盡然。

幾世紀以來,領導者與哲學家不斷呼籲追隨者去思考情緒如何影響行為。一九八○年代初期,傑出的心理學家豪爾.嘉德納(Howard Gardner)提出一套理論,3認為情緒智商並非一種一般性的能力,比較適當的說法是,人擁有並可以精通幾種不同類型的「情緒智商」,包括:理解自身感受和感受如何影響行為的能力(這是內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以及理解他人情緒行為的能力(這是人際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而高曼、梅爾、沙洛維以及其他人則幫助我們檢視自身的情緒。隨著EQ這個領域的知識不斷發展,也導引出更多的研討探究以及新的洞見。

那麼,我們要如何定義EQ呢?梅爾和沙洛維在原始論文中這樣說道:

EQ是一種能力,用以體察自身與他人的感覺和情緒、加以區分,並善用本項資訊引導個人的思考和行動。4

請注意,根據定義,EQ的重點在於實際應用。這不只是一項關於情緒本身及情緒如何運作的資訊而已,而是一種個人能力:能應用這項知識來管理本身的行為或和他人之間的關係,以得到想要的結果。

簡而言之:EQ是一種能力,讓情緒助你一臂之力,不會扯你的後腿。

放在實際的生活中來看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假設你和別人在對話,忽然之間,氣氛從友善的歧異變成激烈的爭辯。當你體認到情境變得過於情緒化時,你很努力想讓自己的情緒「在掌控之中」。你可能會離開現場,以免自己說出或做出日後會遺憾的事。

或者,你會體認到,雖然你很冷靜,但對話夥伴卻處於某種情緒狀態,正以不理性的態度發言、行事。接下來,你可能會設法緩和情勢,或溫和地改變話題。如果必須繼續討論,你或許會決定等一等,直到對方的態度冷靜下來,同時小心思考自己要如何用最好的方式重提這個主題。

這些範例的重點,不是告訴你應該避免所有類型的衝突或激烈討論,而是要學會辨識何時可能出現這些情況,好讓你不會誤觸地雷,不要用會讓你後悔的方式來因應。EQ也涉及要學著從他人的觀點來檢視自身的想法和感受,不要讓你的情緒對事態造成影響,導致別人還沒聽到你的意見就先打折扣了。上述談的這些,都只能算是開場白而已。

█ 四種能力

為了幫助你更完整地了解EQ,我將EQ分解成以下四種一般性能力來討論。*

自我覺察(self-awareness):這種能力指的是去辨識並理解自身的情緒以及情緒如何影響你。這表示要體認到情緒如何衝擊你的想法與行動(以及你的想法和行動如何反過來影響到情緒),還有你的感受會如何幫助或妨礙你達成目標。

自我覺察包含了體認自身情緒的傾向、優點與缺點的能力。

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這種能力指的是設法管理情緒,讓你能完成任務、達成目標或創造益處,其中它包括了自制力這種特質,指控制自身情緒反應的能力。

情緒是你天生、本能的感受,它會受到你獨特的大腦化學反應影響,因此,你不見得時時都能控制你的感覺;但是,你可以控制自己如何根據這些感覺行事(或是克制自己不要有所行動)。練習自制可以降低你說出或做出日後追悔之事的機率,在情緒高漲的情況下尤其如此。

當時間線拉長,自我管理甚至可以幫助你在事前主動形塑你的情緒傾向。

社交認知(social awareness):這種能力是指能精準認知他人的感覺,並理解這些感覺如何影響行為。

社交認知的基礎是同理心。能同理,你才能從他人的觀點看到、感受到事物。同理心使你能認同他人的渴望和需求,讓你更有能力去滿足這些欲望,讓你的付出更有價值。社交認知也能讓你更全面看到他人的需求,幫助你理解情緒在關係中所扮演的角色。

關係管理(relationship management):這種能力讓你能從和他人的連結當中獲得最大收穫。

這當中包括透過自身的溝通和行為以影響他人的能力。你不用強迫對方行動,而是利用洞見和說服力來激勵他們,讓他們自願起身而行。

關係管理也涉及為他人帶來情緒上的益處。能做到這一點,將能逐步提高信任度,並強化你和對方的聯繫。這四種能力彼此相關,相輔相成,但是,一種能力不見得必然取決於另一種。這四種能力中,你可能天生精於某個特定面向,但在其他方面表現很弱。比方說,你可能善於察覺自身的情緒,但是要管理這些感覺對你來說卻耗盡了心力。提升自身EQ的關鍵,首要的是找出自己的人格特質與傾向,之後提出策略盡量放大優點、降低缺點。

再來,社交認知這種特質,是指能預測並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避免你對他人造成不必要的冒犯,這種技巧會讓你更加討喜,並吸引更多人主動接近你。然而,這種特質也有可能對你造成阻礙,使你在應該大聲站出來說話時變得裹足不前,或者因為擔心別人的反應而不願提出嚴厲(但有益)的回饋意見,同樣的特質可能會因此變成缺點。

換句話說,如果你的社交認知敏感度高,同時又能和其他三種能力互相調和,便能達成最高的成效。自我覺察會幫助你辨識你的社交認知何時讓你百般躊躇、不願講出有用的話或去做有用的事。自我管理則是幫助你做好準備以因應這種情況,並培養相關習慣以激發你展開行動。最後,關係管理的能力將幫助你說出該說的話以達成目標,同時提高影響力、減緩他人受傷的程度以及培養信任感。

當你繼續往下閱讀本書,將會學到這四種EQ技能各自的不同面向,以及如何妥善運用它們… 閱讀完整內容
可以柔軟,不代表你必須一再退讓:讓情緒成為你的後盾

本文摘錄自‎

可以柔軟,不代表你必須一再退讓:讓情緒成為你的後盾

賈斯汀.巴瑞索

由 時報出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