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不好?那就學會「不開口也能讓人點頭」!

感謝你拿起這本書,雖然標題有點誇張聳動,不過內容是實在又實用的。或許你翻閱時會心存疑惑,覺得我在吹牛,但請務必讀到最後。

市面上教人寫報告或做簡報的書如汗牛充棟,也許你讀過好幾本,又或許這是你第一次閱讀商管書。無論如何,先讓我說明本書的三大重點。
和其他同類型書籍相比,本書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那就是「時代性」、「不變性」,以及內容上的「稀有性」。

先來談「時代性」。

二○一五年,我以《在TOYOTA 學到的「紙一張」整理術》(天下雜誌)一書,正式邁入作家行列。該書除了獲得當月商業類排行榜冠軍,更創下年度銷售排行第四名的佳績(根據日本「全國出版協會」發表的統計數字)。承蒙大批讀者厚愛,該書累計銷量高達二十五萬冊,版權更賣到海外,在五個國家翻譯出版,成為名副其實的暢銷書、長銷書(截至目前為止)。

除了以作家之身活動,我平日也是從事「教育工作」的在職教育講師,並透過企業內訓或公開演講,接觸全國各地的商務人士。我直今仍會收到許多以該書為主題的演講邀約,故累計聽講人次超過一萬人。

不過,那本書出刊至今有五年了。這五年期間,我們身處的商務溝通環境面臨了劇烈的變化。
特別是日本實施勞動改革後,出現了多樣化的工作形態。(本書付梓前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相信疫情會加速變化的腳步)我的上班族生涯大半是在豐田汽車公司(TOYOTA,以下簡稱豐田)度過的。就連豐田的東京本社,也傳出打算在東京奧運期間(編按:原訂於二○二○年舉辦,因新冠疫情延期)讓員工在家辦公的新聞。當年我還任職豐田時,要在公司以外的地方上班必須遵守非常嚴格的規範,光是勞務管理那關就過不了。

所以,現在這種不用進公司「不打卡也能順利工作」的劇烈變化著實教人吃驚。但這項變化不會是單一個案,不論你任職的公司規模是大是小,是否也出現了類似巨變呢?

坐上搖晃的通勤電車,出發前往辦公室。看看時間差不多了,就從自己的座位站起來到會議室集合開晨間例會。手邊拿著剛發的資料,前方布幕上投射著簡報投影片。你在昏暗的會議室中,一邊觀看投影片,一邊對照資料,聆聽簡報者的說明。必要時舉手發言、提問、討論,經過一番攻防戰後做出決策,會議結束。

這個風景堪稱日本企業長久以來的常態,所以過去出版的商業書,大半都是以這種場景為前提來書寫。
反觀完成於二○二○年的本書,我認為應該配合變化中的企業環境,針對寫報告、做簡報,提出更有新意的想法或手法。比方說:

● 當遠距會議或洽商需求不斷增加,該如何準備簡報資料?
● 要如何活用「商務通訊軟體」和「電子郵件」進行溝通?
● 我們是否該盲目接受「全程數位化」的工作形式?這樣真的好嗎?

我基於這些環境變化而下筆。而且也透過平日與各行各業、各類職務的工作人對話,持續調整書中的內容,所以我相信其中一定會有觸及你感到困擾或重視的部分,請務必善加利用。

本書第二個特點是「不變性」。

目前的商務溝通環境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而人們也習慣把焦點擺在「已經改變的部份」。然而,難道就沒有「不變」或「不得改變」的地方嗎?
不管時代或環境如何變化,一些思想或世界觀仍具有價值,亦即「本質」。製作報告或進行簡報時,若沒有先掌握住本質,而硬改成全新的溝通模式,反而無法將訊息傳達出去。明明想讓溝通更有效率,結果卻浪費更多時間在說明上,這根本是本末倒置。

詳細內容會在第一章進行說明,但現在先提一點,那就是「製作報告的本質在於精煉思考」。

我們之所以製作報告,不只是為了「做簡報時會用到」,而是在整理過程中,順便「深思」自己負責的業務。

● 我目前負責的業務中「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 進行這項計畫時,什麼是我「應有的態度」?
● 這次提案「到底是為了什麼目的」而實行?

藉由自問自答,我們得以一邊跟資料對話,一邊「精煉思考」,最終讓反覆思索出來的文字呈現在文件上。唯有透過這個過程,我們簡報時才能充滿自信地侃侃而談。然而,在高呼「無紙化」的現在,聽說有些公司甚至「嚴禁書面報告」。就算沒有那麼極端,對於實施在家工作或使用商務通訊軟體的企業來說,想必員工準備書面資料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少。

我絕對不否定或反對這種溝通模式。

只是,這等同於失去為自己擔負的業務進行「精煉思考」的機會,希望讀者能意識到這一點。既然如此,是否有其他製作報告以外的形式,讓我們保有精煉想法的機會呢?

第二章會介紹紙一張「簡報資料製作法」。它其實是第一章紙一張「思考整理術」的延伸,你不妨當成一種「思考精煉法」,而這也是任何時代都需要的能力。只要徹底實踐書中內容,你就能靠「紙一張」提升這份能力。不論是寫報告或做簡報,都能對平日的商務溝通帶來助益。

用符合「時代」的形式提升不變的能力,這就是「不變性」的意涵。

閱讀完整內容
0秒說明!遠距工作!立即見效的「紙一張」簡報術

本文摘錄自‎

0秒說明!遠距工作!立即見效的「紙一張」簡報術

Dr. Selena 楊倩琳

由 幸福文化出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