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這3種皮膚症狀,是肝在喊救命
雖然肝是沉默的器官,但其實,肝出問題會反映在皮膚上,危機有跡可循。
依據衛福部統計,台灣B肝患者約有250萬人、C肝患者約50萬,每年約1萬3千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為全國主要死因的第9位,肝癌則為第2位。
肝是沉默的器官,肝病初期往往沒有徵兆和症狀;有症狀時已經相當嚴重。
其實,肝出問題時,有時會反映在皮膚上,如黃疸、紅痣(蜘蛛痣)、手掌兩側泛紅等。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肝臟科主任林俊彥表示,這是因為內分泌代謝失調引起,最常見的就是肝硬化,「肝硬化分為A、B、C三期,A期沒症狀,到了A晚期∼B早期,有時就會產生皮膚症狀。」
趙昭明皮膚科診所院長趙昭明也說,在門診時有些病人來看診,發現胸前和肚子有紅色蜘蛛痣,就轉介到肝膽腸胃科去檢查,後來發現是食道靜脈曲張,這是肝硬化的症狀之一。如果出現以下3種皮膚症狀就要注意:
症狀1 蜘蛛痣
蜘蛛痣成因是肝功能異常導致雌激素增加,因外表似蜘蛛,所以稱蜘蛛痣,經常出現在臉、頸、手背、上臂、前胸和肩膀。除了蜘蛛痣,有些男性肝硬化患者會因為雌激素增加而出現「男性女乳症」。
但不是冒出蜘蛛痣就代表肝出問題,因為和雌激素增加有關,所以青春期及懷孕女性都有可能發生,此情形則屬正常生理現象。
如果按壓紅痣中心點,四周成輻射狀的小血管會褪色,壓力消失後又回復原本的樣貌,就是蜘蛛痣。雖然蜘蛛痣不代表一定身體出了問題,但如果有長期飲酒、生活作息不規律、亂服用藥物的習慣,或本身是肝炎帶原者,出現蜘蛛痣應就醫檢查。
值得一提的是,身上長紅痣並非都是有害的,另一種常跟蜘蛛痣搞混的是「櫻桃血管瘤」,雖然有「瘤」這個字,但趙昭明表示,這跟癌症沒關係,而是因為老化而自然形成的紅痣,一般來說都是無害的,毋須擔心。
症狀2 手掌兩側泛紅、紅斑
手掌泛紅或出現紅斑,又稱「肝掌」,通常發生在手掌兩側,大拇指與小拇指下方的大、小魚際。林俊彥表示,成因是肝功能不佳導致雌激素增加,讓血管充血、擴張而形成。相同的,出現肝掌不一定是肝出問題,但兩者有關聯性,應進一步檢查。
症狀3 黃疸
黃疸是最熟知的肝、膽疾病症狀,除了皮膚變黃,也會搔癢。林俊彥指出,這是因為膽管塞住、膽汁無法流到腸道,而進入血液循環中造成黃疸,皮膚受到刺激而發癢,「一般看眼白最容易分辨,黃疸眼白會變黃;如果是胡蘿蔔吃太多引起的胡蘿蔔素皮膚沉澱,眼白不會泛黃,而且少吃一點含胡蘿蔔素的食物就會消失。」
林俊彥也表示,肝問題造成其他的皮膚症狀,還有搔癢和腹部出現青色血管,前者是因為肝硬化讓皮脂腺萎縮造成皮膚乾癢,「這時會建議病人塗抹乳液緩和癢感」;後者也是因為肝硬化造成肝門靜脈壓力過高,導致腹部血管擴張,常跟腹水伴隨出現。
要避免這些症狀出現,護肝是首要大事,只要肝狀況轉好,這些皮膚問題都能改善。肝病最熟為人知的是「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林俊彥指出,造成肝硬化最常見的原因是B型和C型肝炎;再者是酒精性和非酒精性的脂肪肝;對某物質如銅代謝不良導致的肝病最少。
預防B型和C型肝炎,需避免共用牙刷、刮鬍刀及不必要的打針、輸血、刺青、穿耳洞;脂肪肝則是不酗酒、不亂服藥物及多運動不過胖,「BMI正常的人也可能有脂肪肝,所以應定時檢查、保持良好生活習慣,肝病及早治療多能得到有效控制或治癒,」林俊彥說…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