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仇老? 活不好 就讓人討厭

上「孤狗」一搜尋「仇老」兩個字,結果有點出乎意料之外,「仇老」似乎已成全球趨勢。

「在日本,老少比在0.5以下時,人們敬老;比值是1.5時,對老人不耐煩,比值是2時,嫌老;比值2.5時惡老,比值3時仇老。」「從博愛座變批鬥座,從敬老變仇老。」

老比少多,不是老人的錯

有人分析是社會經濟不景氣時,年輕人覺得不事生產的老人成了他們的負擔;有人認為是政府沒有好好規劃年輕人的生計,以及對老人的安置。

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有次問一位擔心自己未來的90歲老者:「你打算再活多久?」這句話掀起軒然大波,被指為官員帶頭仇老。

我正是老人潮裡的一名老人,已經成為年輕人的眼中釘啦!可不,我的手機裡友人傳來3則讀來毛骨悚然的話:「死後都是白骨,退休都成廢物。與其當老廢物,不如早成白骨。」「找對象的條件,要有車有房、父母雙亡。」「該死的不死,該生的不生。」

年輕人真的這麼仇恨老人?台灣現在的老少比是多少?看看社會上有些現象是有點不妙,別說對別人了,殺老父母的、毆打老父母的新聞也不鮮見了。年輕人好像以為自己不會老,或以為可以跨過老就直接上天似的。

但既然是老少比惹的禍,那就不是老人的責任,我們老人能做什麼來解決?也許可以從活著不惹人厭試試。
有天在《聯合報》上看到一篇短評,說溪頭國家公園讓老人佔領了,不是觀景,是到處休息睡覺當成是自家院子呢!評論說,「老人也是公民」應該遵守規定,不能倚老賣老。這話說得有理,老人不是應該做年輕人的榜樣嗎?我常常讀到子女懷念逝去的父母的文章,那些父母似乎都是完美無缺的,子女遺憾今生不能再叫爸爸或媽媽是痛憾的事。就想起有人說過的一句話:「死了還有人想念,活不好的話就讓人討厭。」

老更要有修為,先別瞧年輕人不順眼

當然我也相信大部分子女的懷念是真摯的,但我也聽到太多父母子女相處成仇的事實。老了以後要做個不討人厭的人,需要的是一種常常提醒自己的修為吧!
真正的偉人不會提過去的豐功偉業,真正的學者到老都是虛懷若谷的。平凡的人又有什麼可以炫耀的?自然活到老不過是遺傳了好基因,不算是人生的成績吧!我們得到的也不一定是應該得到的。

了解仇老的原由後,我同情現代的年輕人了。而我更替他們擔心,他們總會老的,那時社會上的老少比問題一定比現在更嚴重,因為現在年輕人不生孩子了,「兒少」從何處來呢?想到今天仇恨老人的年輕人,未來可能被人數更少的年輕人仇恨,那是怎樣的情景啊?慶幸的是我常在捷運上遇到讓座的年輕人;有時聽不懂年輕人的語言,我很禮貌地請他們重複一遍,也還沒有對我翻白眼的;向年輕人問路時,還有小朋友帶路的。也許先不瞧他們不順眼,就不會被仇視吧?至少不是當面的。

在報上看到一張十分現代的、溫暖有趣的照片,一位看起來是祖母的女士,拿著手機斜彎腰偏頭對著不遠處一個孩童拍照,兩人都笑得開心,可以想像這位祖母在家不是守舊固執的老人。

活著不討人厭是否能減少社會上仇老的現象,我不知道,但至少我盡力不討人厭吧!

閱讀完整內容
康健雜誌第244期

本文摘錄自‎

全球仇老?活不好就讓人討厭

康健雜誌

2019/3月第24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