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用油必知2關鍵 發煙點、脂肪酸比率


▲Shutterstock

文.陳蔚承

國人崇尚身型窈窕,減重幾乎成為全民運動, 因此看到「油脂」,許多人如臨大敵。的確,同樣1克的蛋白質,醣類提供4千卡熱量,油脂卻有9千卡,減重時少吃油就能減少熱量攝取,似乎是件理所當然的事。

有研究發現,醣類會優先被消化吸收,所以減醣、少醣可以快速減重。但不吃澱粉食物,熱量缺口還是在,若此時油脂又攝取不夠,就容易因為肚子餓、嘴饞,選擇吃高熱量食物,「只要三餐油吃得夠、有飽足感,就能降低再吃點心的機會,反而可以幫助減重,」營養師張益堯說。國泰綜合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黃莉棋也表示,臨床上常看到以減醣方式減重,但減醣容易餓,會想吃更多油炸食品;油吃得不夠,也會因為餓而選擇吃高醣的精緻食物,「有些人愈減愈胖;有些人變瘦,膽固醇卻暴增,兩種情況都不好。」

油能降低過多的膽固醇、脂肪堆積。功能醫學營養師呂美寶指出,植物油品當中含有植物固醇,和膽固醇的結構類似,會競爭腸道吸收,因此可以降低膽固醇濃度;此外,富含Omega9的油品能抗發炎,可以緩解身體的炎症反應,且根據研究指出,Omega3能減少脂肪堆積,特別是內臟脂肪。

食用油百百種,奇妙的是,每種油1克的熱量都是9千卡,但當中的脂肪酸比率和發煙點不同,對身體的影響也各異。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資深研究員董志宏一語中的:「油吃不對,不是致癌就是發胖。」這是指,吃太多含飽和脂肪酸的油會導致各種新陳代謝問題;此外,用油卻不知道發煙點,高溫烹調時冒煙,恐讓食物產生大量自由基和致癌物,最後吃進危害而不是健康。

要懂得吃油、用油,就必須知道發煙點和脂肪酸2大重點。

1.脂肪酸比率
選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

油脂中的脂肪酸可分為飽和、不飽和脂肪酸。動物性油脂,包括奶油、雞油等,飽和脂肪酸的比率大多較高,而多數的植物性油脂,例如橄欖油、玄米油等,則以不飽和脂肪酸比率較多。

張益堯提醒,飽和脂肪酸吃太多對心血管有害,多數人從家禽、家畜等肉類就可以吃到足夠的飽和脂肪酸,建議烹調時挑選飽和脂肪酸比率較低的油品。

然而,不飽和脂肪酸也大有學問,張益堯表示,常聽到的Omega3、6、9都是常見的必需脂肪酸,人體無法自行合成,須從飲食中攝取;而這3種脂肪酸都會影響健康。
不飽和脂肪酸當中,以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中的Omega3較需加強攝取。烹調用油當中,印加果油和亞麻仁油含有豐富的次亞麻油酸(ALA),可以轉換成EPA和DHA,對腦部發育、預防認知功能障礙和抗發炎有幫助。

不過研究顯示,吃進體內的次亞麻油酸,雖然和EPA、DHA同屬Omega3家族,但ALA得要透過人體特定的酵素轉換,大約只有10∼15%的比率能轉換成EPA和DHA,達成健腦、抗發炎的效果,使用率不及直接從魚類油脂來得有效。而魚油本身就含有EPA和DHA,不用轉換就能吸收,所以如果特別想攝取EPA和DHA,葷食者可吃魚油或深海魚,素食者則僅能從亞麻仁油、印加果油或堅果等植物性Omega3取得。


▲Shutterstock

2.發煙點
發煙點愈高愈不易變質

油的主要成分是三酸甘油酯和游離脂肪酸,游離脂肪酸加熱到一定溫度會冒煙、產生自由基和致癌物質。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陳炳輝表示,冷壓初榨橄欖油發煙點約160∼180℃,但精製過後的橄欖油可達200∼240℃,原因在於精製過程中「脫酸」把游離脂肪酸去除,因此較能耐高溫。

地中海主廚謝長勝(馬可老師)提醒,只要把握大原則,油炸建議用沙拉油、葵花油、芥花油、純橄欖油,這些油發煙點高,不易變質(冷壓初榨橄欖油也可油炸,但適合180℃左右的低溫油炸);煎、炒可用苦茶油和冷壓初榨橄欖油;含Omega3或有風味的油品,例如冷壓初榨橄欖油、亞麻仁油、酪梨油,可涼拌或做成沙拉。
油沒有絕對的好壞,但為何很多資訊會寫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有害、Omega6吃太多會發炎?關鍵在於吃的份量,飲食西化、外食方便,會導致這兩種脂肪酸吃太多。張益堯指出,飽和脂肪酸不是壞東西,它是膽固醇原料,膽固醇又是細胞膜、荷爾蒙的重要成分,陽光照射皮膚產生維生素D的過程也需要膽固醇的幫忙。 閱讀完整內容
康健雜誌2023/1月 第290期

本文摘錄自‎

正確用油必知2關鍵 發煙點、脂肪酸比率

康健雜誌

2023/1月 第29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