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後的隱形缺氧 血氧機測了才算

腦神經受損 難自我察覺才猝死


此波疫情已造成不少台灣人民死傷,其中不少案例是到院前死亡或在家猝死,專家研判,可能是腦部神經受到侵犯引起的「快樂缺氧」所導致。

撰文.楊雅馨
隱形缺氧俗稱「快樂缺氧」,是導致新冠肺炎患者突然死亡的原因,造成不少民眾恐慌、紛紛打探,如何才能警覺到自身或周遭親人可能「隱形缺氧」?

在談隱形缺氧(Silent hypoxia)之前, 得先認識「缺氧」,新北市立土城醫院胸腔內科科主任鍾福財表示,缺氧指的是身體組織灌流量不足。

在臨床,許多慢性疾病都會造成缺氧現象,常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纖維化、肺動脈高壓、肺心症病等,病人會出現呼吸急促、吸不到氣、喘、心跳加快、皮膚發紺等症狀,當然也有一少部分病人因為身體代償機制,缺氧的症狀不明顯,也有猝死的風險。

隱形缺氧顧名思義就是病人無明顯症狀、不覺得喘,但血氧濃度低於正常值九四%。通常而言,以慢性疾病、年齡大於六十歲以上等族群較容易發生。


▲目前無症狀或輕症的確診者都會安排在有醫護人員進駐的「加強版集中檢疫所」或「加強版防疫旅館」,若有身體不適,應隨時告知醫護人員。

「指甲顏色」非判斷依據

鍾福財提醒, 罹患新冠肺炎不應該只注意缺氧這件事,臨床上還是有許多病人是不會出現缺氧的現象。此外,若懷疑自己有新冠肺炎(如發燒、心跳過快、喘、嗅覺喪失、味覺喪失、頭痛等症狀)或住在熱區,曾經接觸過確診者,都應進一步做快篩、核酸檢驗(PCR檢測),才能早期發現、診斷、治療,如此才能發現是否有隱形缺氧,避免相關疾病造成的合併症。

網路上,出現「評估低血氧可利用觀察手指顏色」作為初步判斷的說法,鍾福財認為手指、指甲床、皮膚發紫、發紺多半出現在長期缺氧的病人,對於新冠肺炎引起的隱形缺氧,其症狀可能不是那麼明顯。

若想自行判別, 利用「血氧機監測」是較為明確的方法。若血氧機偵測結果,血氧下降到九四%就應該通知醫師或送醫院。

鍾福財補充說明, 目前政府對於新冠肺炎輕症或無症狀者都會安置在「加強版」集中檢疫所或「加強版」防疫旅館,有醫護人員可透過即時監測,若病人出現問題可立即送醫。
至於非新冠肺炎的病人,在家中是否需要買一台血氧機來監測?「目前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這樣做會有幫助。」鍾福財表示。他也提醒血氧機屬於第二級醫療器材,選購時要注意是否有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

此外, 擦指甲油、指甲病變太厚也會影響偵測,更重要的是有些慢性病或年紀大的族群,本身血氧就偏低,如果沒有過往的血氧數值做比較,當監測到數值低於正常值,很可能會出現假警報情況。

除了血氧機, 美國胸腔科醫學會也提出了「六分鐘步行測試」,其作法:用正常速度步行六分鐘,若出現偵測到血氧降低,就可能有運動導致的低血氧。而六分鐘行走測試,過去通常應用於慢性心肺疾病(如心衰竭、肺阻塞等)的診斷及治療相關評估等。

「俯臥位呼吸」非多多益善

至於「俯臥位呼吸」,甚至睡覺採「臥姿」,可以增加吸氧量,預防隱形缺氧的網路傳言,鍾福財嚴肅地表示,在臨床上,特別是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會建議病人採取俯臥式擺位,可以增加肺部擴張程度、減少肺部和心臟的壓迫、減少體液堆積、增加全身循環及氧氣交換效率。每天至少十二小時以上的俯臥,希望藉此改善低血氧的情況,避免讓血氧長期處於偏低的狀態。

不過這些姿勢都是應用在「低血氧」的患者,若本身沒有低血氧,也不是新冠肺炎確診者,採取這些姿勢基本上效益不大。

為什麼新冠肺炎會造成隱形缺氧,有學者認為可能是因為腦部神經受到侵犯所致,以致於當身體出現缺氧的症狀時,無法感受氧濃度的變化而造成猝死。

遠離隱形缺氧, 還是得從避免罹患新冠肺炎做起。「戴口罩、勤洗手、少群聚,均衡飲食、充足的睡眠,讓自己的身體處在良好的狀態,當疫苗輪到你時,應盡快施打,如此才有足夠的保護力。」鍾福財說。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第1278期

本文摘錄自‎

確診後的隱形缺氧血氧機測了才算

今周刊

2021/第12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