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柯俊銘

▲酒是很普遍的餐桌夥伴,常搭配美食一起享用。(照片提供/柯俊銘)
提高未來失智風險
在排除年齡、性別與教育程度等干擾因素後,統計顯示,每週飲酒量越高,大腦灰質的密度就越低。整體而言,有喝就有差,喝什麼酒都一樣。只要灰質體積有所變化就會造成認知功能下降,提高未來失智纏身的風險。進一步的分析顯示,飲酒對大腦灰質帶來的影響力竟是身體質量指數(BMI)和吸菸的4倍以上,數字相當驚人。 第2項研究由德國格賴夫斯瓦爾德(Greifswald)醫學大學的榮譽教授烏里西.約翰(Ulrich John)所主持,其領導的團隊針對4028位年齡介於18-64歲的民眾進行長達20年的追蹤調查,目的在探討低至中度飲酒對健康是否真有正向、積極的作用。
結果發現,相對於低至中度飲酒者,不喝酒的人(始終都不喝或已經戒酒多時)若無抽菸、嗑藥或其他宿疾,因得到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的死亡率,甚至是總死亡率沒有比較高,兩者的差異並不顯著。也因為這樣,研究者反對為了「顧身體」而去飲酒,即使只是少量攝取,對於健康的潛在威脅不容小覷。

▲酒沒有所謂的「安全劑量」,即使小酌也會傷身體;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柯俊銘)
其實早在2018年時,一份刊登在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的報告就提出同樣觀點。該研究分析人類飲酒與罹病風險之間的關係,樣本數高達2800萬人。結果顯示,飲酒對健康沒有好處,滴酒不沾才能將各種疾病的發病率降到最低。
俗話說:「酒是穿腸毒藥」,想要活得長、活得好,建議還是離酒遠一點吧!
(作者為公職臨床心理師)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