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醫護 健康產業商機活水

隨著科技的創新,區塊鏈、AI、穿戴裝置等能讓醫療邁向「智慧化」,醫療產業新商機顯現,其中「醫材」就成為臺灣業者紛紛搶攻的新興領域。
▲「智慧醫療及照護產業趨勢研討會」講師,左起:緯創醫學科技公司處長郭志峰、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秘書長葉明水、臺灣醫療暨生技器材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洪盛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翁林仲。

根據市場機構Frost & Sullivan統計,智慧醫療商機在物聯網中排名第二,僅次於工業物聯網,且預估至2021 年整體智慧醫療聯網產值將達720 億美元,潛在商機龐大。已引吸包括微軟、Google 等全球科技巨擘的投入,臺灣重要的資通訊業者也紛紛投入智慧醫療應用領域,例如:鴻海打造智慧病房、廣達發展醫療AI 及牙科影像設備、華碩有遠距照護機器人Zenbo、宏達電提供VR(虛擬實境)手術訓練系統、佳世達(BenQ)於中國大陸開設醫院,醫療營收占三成,緯創資通也於旗下設立緯創醫學科技。

外貿協會秘書長葉明水也指出,臺灣的醫療服務及健保制度名揚國際,未來智慧醫療趨勢如「遠距醫療」、「人工智慧(AI)」、「機器人」、「物聯網及穿戴式裝置」、「區塊鏈」等發展,創造出「健康產業生態系」,將趨動更多醫療科技創新應用,是臺灣業者搶攻醫療市場的新興領域。

臺灣醫材產業穩定成長

臺灣醫療暨生技器材工業同業公會(簡稱TMBIA)理事長洪盛隆指出,臺灣目前面臨美國製造、中國製造、歐盟利用法規限制提高醫材進口門檻,及不少東南亞國家採取進口替代等嚴峻的情勢下,臺灣醫材業必須產、官、學、研、醫、法、金等各業的通力合作,業者必須要朝智慧醫材、精密醫材、客製化精緻醫材等方向發展,憑藉著臺灣深厚的電子、機械、化工、影像等基礎工業實力,強大的行銷能力,以及ICT 產業完整技術優勢,更需要「品牌臺灣」、「創新升級」,以創立自有品牌行銷國際市場,提升臺灣醫療器材品牌能見度及知名度。

洪盛隆也呼籲,過去政府投入許多資源在學術研究單位,但有研究成果無法商品化、進入市場的情事,殊為可惜,學研機構一定要與產業界密切合作、創造產值,這也是臺灣醫材業未來轉型的關鍵。
洪盛隆還說明近二十年臺灣醫療器材產品的發展沿革,1990年以醫用耗材為主;2000 年則是醫用家具;2010 年又以居家用醫材,包括體溫計、血壓計、血糖計、棉花、紗布、輪椅等,到2020 年,預估這些產品會逐漸失去競爭力,且因應老齡化的時代,智慧醫材、精密醫材及各種特殊、客製化醫材將成為未來的主流趨勢,也應跨域結合AI、ICT、大數據及區塊鏈,推動智慧健康與醫療數位轉型。

洪盛隆表示,臺灣醫療器材產業持續穩定成長,自2006 年起醫療器材產業即已超越製藥產業,成為臺灣生技醫藥產業的龍頭。2017 年臺灣醫療器材產值已達新臺幣1,463 億元、新興生技產值則為新臺幣986 億元及製藥產值新臺幣801 億元,三產業產值合計為新臺幣3,250 億元。目前臺灣登記有案新創或醫材公司持續成立,廠商已擴增至1,111 家,從業人員約4 萬2,800人,平均毛利率雖高達35.2%,但進入的法規門檻及投注研發、取得醫材許可等相關成本費用亦較高。

臺灣醫材產業已形成聚落

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臺灣醫材產業已形成完整聚落,且以特色化發展中,其中大臺北地區已成為醫療電子/醫療資訊研發聚落;新竹縣市是體外診斷/醫學影像的高階醫材與創新研發聚落;大中部地區的輔具/微創手術聚落,及大南部地區的骨科/牙材醫材聚落。

2017 年臺灣高階醫療器材(根據「2016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高階醫材是指微創手術、醫學影像、骨科、牙科、細胞治療、腦神經及心血管、眼科及智慧輔具等八大範疇。)出口總值為新臺幣649 億4,400萬元,其中以隱形眼鏡占大宗,其次是血糖檢測儀器/設備、輪椅等輔具類,以及耗材類等四大品項。出口國家依序為美國(占26%)、日本(占17%)、中國大陸(占10%)、德國(占6%)等。洪理事長也驕傲地指出,這些出口成果主要來自TMBIA 會員的貢獻。

洪盛隆另指出,臺灣醫療產業的機會還包括:「中國大陸及其他新興市場成長快速,市場需求尚未被滿足」、「臺商回游、轉往人口紅利具優勢的東南亞地區」。亮點產業則是:

隱形眼鏡產業

是臺灣第一大出口品項,於國內已形成產業聚落,目前出口集中日本市場;受到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地區市場需求暢旺,未來有機會再提升產值,進一步擴大全球市占率。

血糖監測產品

為臺灣2010 至2017 年出口主力,生產技術純熟、性價比高,在高齡慢性病人口逐漸增加的趨勢下,前景仍持續看好。

三、電動代步車/電動輪椅產品排名全球前三大。

洪盛隆更指出,醫療器材產業高度分工,無法一條龍式的生產,產品的組裝、製造外,需要研發、專利、技術等的配合,還要有品牌、通路、服務、行銷的結合,成為價創醫療器材新商業模式。並建議要推行「國產國用」。
▲醫療科技創新應用,將是臺灣業者搶攻醫療市場的新興領域。圖▓達志影像
▲臺灣醫療暨生技器材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洪盛隆分析臺灣醫材市場趨勢。
▲臺灣醫療暨生技器材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洪盛隆分析臺灣醫材市場趨勢。

多元加值 邁向智慧醫療城市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翁林仲表示,目前聯合醫院推廣智慧醫療發展重點包括:資料整合應用、居家診斷及穿戴設備、智慧醫療場域、遠距醫療設備、遠距健康照護、健康數據共享及資訊整合平臺等。強調現在醫療重點是以病人為中心的價值基礎照護,解決方案、生理監控、緊急呼叫通訊等物聯網應用產品扮演重要角色,藉由輔助工具的數位化,便利民眾進行簡單的檢測照護,同時藉由智慧化系統協助醫護人員提升工作效率,創造加值服務。

臺北市聯合醫院已推出「糖尿病雲端醫院」,提供醫病線上互動系統,「失智症全方位照護」等服務,目前正整合旗下各醫院進行「智慧醫療場域實驗計畫」,各醫院加強發展其強力科別,仁愛院區(糖尿病與血液透析)、中興院區(急重症照護整合)、忠孝院區(骨科及泌尿照護)、陽明院區(急性後期照護)、和平院區(失智症照護)、婦幼院區(婦幼照護)、林中昆(中醫內科與針灸)、松德院區(精神護理之家),建構以人文關懷為核心的智慧醫療願景,以策略聯盟、智慧服務、社區共融、醫復養康,為臺北市智慧醫療打造新時代。

居家醫療照護已是世界趨勢,聯合醫院將「居家醫療」升級為「行動醫療」,仰賴醫材設備的進步,縮小化及精緻化的醫材設備,如行動超音波、眼科智能影像判讀、「眼科行動箱」等,以「智慧醫院」及「社區智慧醫療」,打造有溫度的智慧醫療服務。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翁林仲。
▲居家醫療照護已是世界趨勢

閱讀完整內容
《經貿透視》雙周刊515期

本文摘錄自‎

智慧醫護 健康產業商機活水

《經貿透視》雙周刊

2019/第5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