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五年的衛爾康火災慘劇

新新聞1731期
發生於一九九五年的台中衛爾康火災,造成的死傷令人怵目驚心,尤其是在極短時間內發生的慘況,震撼了整個社會。當時很多家屬在痛心之餘,都表示希望他們的親人能夠犧牲得有代價,喚醒社會大眾對於公共安全的高度重視。

消費者回來了 但消費力回歸再等等

新新聞1731期
隨著歐美疫情趨緩,中國的經濟復甦或可提供重要指引。專家指出,中國經濟已有所好轉,但市場活力還遠未復原,中國消費者對於支出趨於謹慎,整體市場消費恐要到明年才能恢復增長。

美景不輸人 台灣也有全球之最

新新聞1723期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黃鶴樓在武漢,孟浩然此行當然不是為了躲武漢肺炎,而是衝著揚州春天的極品美景。此城在唐朝是國際大都會,阿拉伯、印度、日本、韓國、非洲商賈雲集;每到春季,花團錦簇、光景爛漫,吸引了來自全球的觀光客。

嚴陳莉蓮攜鴻海延續「國車國造」夢

新新聞1719期
在保住納智捷的前提下,裕隆與全球電子代工龍頭鴻海合資設立新公司,此舉無疑是嚴陳莉蓮延續嚴家「國車國造」夢想最關鍵的一步。這步棋雖然未必能讓納智捷在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殺出重圍,但在資金受限的情況下,仍是一帖不錯的續命丹。

府院搶救敦睦艦隊防疫漏勾【封面故事-新新聞】

新新聞1730期
正當國人因防疫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連連宣布確診案例為零而欣喜之際,不料防疫體系漏洞已成,更難想像的是,造成漏洞的,居然是以保護國家人民為責的國軍。敦睦艦磐石號武漢肺炎疫情引起政府和社會大眾空前緊張,就怕揚名國際、被外國媒體和國際友人大力讚揚的防疫網已經洞穿,更怕生活可逐漸恢復平常的希望破滅。

武漢解封沒解開受創百日的心靈枷鎖

新新聞1728期
全球疫情最初的爆發地中國武漢,在經過七十六天封城後,於四月八日解封。災難看似離去,但武漢人身處風暴中心的創痛和茫然,實非一時半日可以消除。隨著解封後復工與返漢人員的流動,社區防控壓力有增無減。長租公寓、茶樓、旅遊大巴等行業依然停滯。

被貶抑的新加坡英語實有國際優勢

新新聞1729期
台灣網路鄉民為了「口罩」,出征新加坡總理夫人何晶臉書的言論,只是複製台灣社會對新加坡的刻板印象,誤解了新加坡的國際優勢。新加坡正以其獨特的金融科技優勢,藉著疫情前進世界,不像台灣的金融環境還活在石器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