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調查:高達83.3%企業目前處於缺工狀態
採訪.整理.撰文/簡鈺璇 編輯/張玉琦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新冠疫情趨緩,飯店業迎來復甦期,但他們面臨有商機卻沒法賺的窘況。晶華酒店董事長潘思亮去(2022)年11月媒體聯訪表示,宴會人力不足,推掉幾千桌年終尾牙宴會,人力缺口約500人。台北君悅總經理陳隆慶受訪透露「等下我也要去鋪床」,顯見人才荒嚴重,總經理也要幫忙房務。 2022上半年全球晶片短缺,半導體業人力缺口尚未補足,年底又傳出旅宿業缺工的消息。人力資源平台職缺數創新高,104人力銀行統計2022年第三季最高達101.7萬個職缺數,yes123求職網發布2022年「解封轉職潮與復甦缺工潮調查」,高達83.3%企業表示目前處於缺工狀態,當中有36.4%提到人力「異常吃緊」。 到底人都去了哪裡呢?《讓人才自己來找你》提到,少子化造成勞動人口下滑,但企業的人力需求並未減少,近年台商因中美貿易回流台灣設廠、半導體業發展、美國鼓勵外商來台投資皆需要人力支援,這讓求職者有更多的工作選擇,相對來說,企業徵才壓力就會變大。
人才流動性提高,雇主品牌是留人關鍵 不僅勞動市場上結構性的轉變,新冠肺炎疫情更改變了人們對工作的期待,人才流動變得更加頻繁。WTW韋萊韜悅亞太高成長區員工體驗諮詢業務負責人周秉奇表示,遠距工作、在家上班的經驗,促使大家尋求更人性化的工作模式。WTW韋萊韜悅「全球員工態度市場趨勢調查」就指出,彈性工作名列2022年亞太區員工跳槽原因的第三名,僅次於薪酬、工作保障。 儘管混合辦公制度較能獲得人才喜愛,但它也讓組織與員工的關係變得疏離,並給了人才更多接觸外部工作的機會,周秉奇說:「以前在公司裡接到獵人頭電話要躲到廁所去講,現在就不用了。」 怎麼讓同仁比較過外部工作機會後,還是願意留下來?一個簡單的討論會把人才去留導向薪資高低,但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人資長林瓊瀛說,如果只靠著年終比別人多幾個月來做雇主品牌,吸引到的就是薪資驅動工作熱忱的「淘金客」,而非長期陪伴公司成長的人才。 而且,人才除了重視經濟誘因之外,還有工作的意義、體驗、歸屬感,員工能否很驕傲地說出自己在哪家公司工作,代表著這家企業的雇主品牌力。根據社群平台LinkedIn調查,72%全球招募主管認為雇主品牌對徵才有重大影響;可匿名評論雇主的網站Glassdoor也認為,75%求職者選擇重視雇主品牌的企業。因此,後疫情時代,無論企業的工作型態是否做出變革,都要比以往更積極地經營雇主品牌,打造一個吸引人的職場環境。
職涯發展、薪酬、歸屬感,構成品牌印象 雇主品牌並不是近年才有的概念,《讓人才自己來找你》提到,早在1996年英國管理學家提姆.恩伯樂(Tim Ambler)與西蒙.巴羅(Simon Barrow)就看到企業可以行銷自家品牌,吸引人才加入,他們將雇主品牌定義為:企業透過雇傭關係,提供員工功能性、經濟性與心理性的綜合利益。 《人才吸鐵石》補充,
功能利益是指給予員工職涯發展的機會,經濟利益是薪酬紅利,心理利益則是員工對組織的歸屬感、工作成就感與使命感。這3項是品牌形成的核心要素,也代表著現有員工、離職員工、潛在求職者心中的雇主形象。 舉例來說,同樣是產品行銷人員,在公部門或Google工作就截然不同,一般認為公部門的工作穩定、任務變化性低,但在Google工作的創新程度更高、壓力也比較大。這就是不同組織呈現的雇主品牌差異,它會影響潛在員工的看法,將來申請工作時,就會依個人需求做出不同的選擇。也就是說,一個沒有鮮明特色的企業,很可能就找不到對應人才。 打造雇主品牌該從何做起呢?周秉奇表示,它像是持續的PDCA循環,在Plan(計畫)階段,企業要了解自己的員工價值主張(EVP,employee value proposition),也就是這份職務應該要為員工帶來哪些價值,包括:薪酬、歸屬感、心理安全感。更直觀的說法是「你希望人才選擇你而不選同業的原因為何」。 再來,根據你所規畫的EVP,來設計相應的制度與福利,就是Do(執行)階段,比方說:你的EVP是培養具國際觀的旅宿人才,那麼海外餐廳的輪調制度就要涵蓋其中。此階段常見狀況是,企業有明確的EVP,包括使命、願景和相應福利,但很多同事或求職者並不知道有這些福利,所以Check(檢核)就很重要。 藉由員工敬業度等調查,了解你所設計的EVP跟同仁的期待是否相符,發現有落差就調整和修正,就進到Action(行動)階段。PDCA沒有一定的順序,若企業剛開始不清楚怎麼做,可從Check開始,了解員工對這份工作的想法與期待,再訂立EVP會比較容易。
將企業價值觀連結到人才策略,就能創造品牌差異 林瓊瀛提醒,企業要思考:我們希望吸引重視什麼價值的人,比起找到人,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更重要,所以EVP應該清楚地將經營策略、價值觀連結到人才策略。 比方說:強調綠色永續的企業,他的員工福利可以是補助員工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或騎乘共享電動車;在意社會參與的公司,就提供有薪志工假,福利的內容與形式可以反映企業重視的價值,如此一來,就能做出雇主品牌的差異。 最後,周秉奇提醒,打造雇主品牌不只是人資單位的事情,儘管他們通常是計畫發動和制度設計者,但這些都必須要中高階主管支持,各單位同仁也要在工作中響應。舉例來說,提升入職體驗,就需要資深夥伴擔任導師帶領新人、數據部分析入職滿意度成果。各部門協力,「把員工當成客戶」的雇主品牌精神才能落實,進而獲得求職者青睞。
閱讀完整內容本文摘錄自
由內而外形塑雇主品牌,打造人才吸引機
經理人月刊
2023/2月 第219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