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4.0
當智慧型手機、社群網站成為人們社交活動的主要媒介,企業想接觸顧客的管道比過去更多更雜,不論是實體門市、電商平台、官方網站、行動App、Facebook,線上、線下的界線逐漸消失,品牌必須比以往花上更多精力、費用,想方設法才能獲得顧客的青睞。
行銷學之父菲利浦‧科特勒(Philip Kotler)認為,在數位經濟的浪潮中,現在的行銷人要更懂得借助群眾的力量,讓顧客不只掏出錢包,更搶著幫品牌宣傳、說好話!
遊戲規則已經改變,你的行銷方式升級了嗎?
從2007年第一支iPhone面世,智慧型手機浪潮席捲全球,不但改變你我的生活方式,也促使行銷界迎來重大轉捩點。
根據2017年資策會的報告,調查消費者手機與數位裝置的持有情形,9成以上的台灣人擁有智慧型手機,平均每人有3.6台數位裝置。檢視我們平日生活,拿手機玩遊戲、看影片、滑Facebook、搜尋資料,也用它找客戶資訊、收發信件、查訂單進度,這都意味著我們對行動科技的依賴更深。
《行動思維時代》剖析,人們隨時都在上網,也習慣透過手機得到任何想知道的事,而且希望當下就要獲得解答。另一方面,人們的社交、資訊交換也在智慧型手機普及下,轉往線上發展,網路社群的意見,愈來愈具有影響力。
此外,由於購物方式、管道變得更多,從實體門市到電子商城,進一步延伸到行動App、社群網站等等,都是消費者可能接觸到品牌的管道。再加上近年來電商環境發展成熟,金流、物流、資訊流等後勤資源豐富而方便取得,網路開店比過去簡單,促進各類型品牌數量大增,這都使得要抓住顧客眼球,愈來愈不容易。
讓顧客從資訊海中看見你,品牌說話方式要「有哏」
顧客的消費行為不一樣了、電商產業不一樣了,新品種的行銷手法應運而生。
在社群時代裡,最重要的是借助群眾的力量,幫你宣傳、說好話、賣東西。
台灣電通創意長周麗君指出,他們與不同品牌互動的過程發現,客戶現在最大的焦慮,是害怕自己淹沒在龐大的訊息中,沒有被消費者看見、搜尋到。
如何在海量資訊裡,引起消費者注意?行銷人透過「內容行銷」,創造「有價值」的內容,像是拍攝有哏好笑的影片,讓網友拍手叫好、主動瘋傳。
又或是因應線上、線下通路的多元,為了推動消費者進一步行動、購買,企業開始重視「全通路行銷」。力求讓顧客在網路或實體店面,都能接收到一致的消費訊息,最好還能互相導購,打造一條無縫接軌的消費體驗。
而企業與消費者互動時的角色也有所轉變,過去品牌像個用力的推銷員,想盡辦法要把產品賣給顧客。但是,在消費者逐漸強調差異與個性化之後,品牌隨之強調「人本行銷」。現在想成為「好」品牌,必須讓人感覺是位有智慧、有情感、有個性、值得信賴的「親密好友」,聆聽並回應消費者的焦慮和渴望。對顧客、網友的說話方式,愈像朋友間的笑鬧愈受歡迎。
有鑑於行銷方式的多元化,行銷理論也與時俱進。行銷學之父菲利浦‧科特勒(Philip Kotler)以及馬克加行銷顧問公司(MarkPlus, Inc)創辦人陳就學(Hermawan Kartajaya)、營運長伊萬‧塞提亞宛(Iwan Setiawan)針對行銷理論進行有系統的整理,宣告「行銷4.0」時代來臨。
行銷不能只靠單打獨鬥,借助群眾力量幫你宣傳
在工業時代,「行銷1.0」以推銷產品特色、規格為賣點,到了以顧客為中心的「行銷2.0」,則力圖讓消費者滿意,再轉變到以人為本的「行銷3.0」,鼓吹價值、滿足消費者的精神需求。
在「行銷4.0」時代,人們重度使用社群網站,使消費者在做購物決策時,更仰賴親友、網友的建議與評價。品牌操作人員則發現,即使他們再奮力嘶吼、推銷產品,遠遠抵不過鄉民的一句評價。
因此,科特勒認為在社群時代裡,行銷方式已經難以靠自己單打獨鬥,更有效率的做法是借助群眾的力量,幫你宣傳、說好話、賣東西,找到關鍵族群並啟動這群品牌擁護者,是現在行銷人的工作重點。
影響訊息與購買力的關鍵,已經轉變,企業如果運用舊的行銷思維,面對已經轉移到以行動科技、社群為重要工具的顧客,將會出現服務上的斷層。科特勒提出的行銷4.0,無非希望在行銷人能在變化無情的潮流裡站穩腳步,贏得顧客的心…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