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時定量,要減重就少吃點
文/陳蔚承
「吃、不吃早餐哪個比較健康?」一直都是熱門話題,2篇觀察性新研究建議,無論如何還是要吃早餐,否則會對健康產生重大危害。
節食、斷食風氣盛行,很多人會選擇不吃早餐、把中餐當成一天的第1餐。不過這樣長時間空腹、餓肚子,可能對健康帶來危害:影響心血管健康並可能導致消化道癌症。
早餐不吃與健康密切相關
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高21%
近期有2篇觀察性研究揭示不吃早餐的危害。一篇是刊登在《心血管進展及疾病期刊(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Development and Disease)》,探討不吃早餐對心血管的影響。該研究分析4篇研究、共約20萬人,觀察約17年,發現不吃早餐的人比一般人高出21%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32%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機率。
研究作者澳洲蒙納許大學(MonashUniversity)流行病暨預防醫學研究員歐佛瑞-阿森索(Richard Ofori-Asenso)表示,不吃早餐已被證實與糖尿病、高血壓、肥胖有關,這些慢性病都會影響心血管健康,而且早餐是一種生活模式的象徵,許多研究都發現不吃早餐的人更會去吃垃圾食物、抽菸、喝酒、不定時進食等等。
另一篇則是《一般內科期刊(Journalof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觀察6.3萬人吃早餐的狀況為期5年半,結果約400人罹患消化道癌症,包括食道癌、大腸癌、肝癌、膽囊癌等等。
▲Shutterstock
觀察性研究僅能推論原因
國內醫師認為研究有理
以往早餐研究大多放在瘦身、內分泌等等主題,這2篇研究則直接點出早餐與心血管、消化道癌症有關。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郭志東表示,不吃早餐和心血管問題,是近來比較新的發現,不過還沒有很明確的因果關係,目前可以推論的原因包括:
● 打亂生理時鐘會使血壓上升。
● 早餐空腹,中午就容易吃得比較多,可能導致胰島素抗性增加,加上容易肚子餓,會更想吃東西,尤其是吃不健康的零食,整天熱量不足也會增加吃宵夜的機會,這些行為都將使得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
至於早餐與消化道癌症的研究,新北市立土城醫院胃腸肝膽科科主任林成俊指出,不吃早餐會導致消化道癌,理論上有理,不過需要了解的可能不只有消化道,而是還有其他可能的癌症。
林成俊解釋,一般來說癌症源於慢性發炎,例如B、C型肝炎導致肝癌或胃幽門螺旋桿菌導致胃癌,基本上都是因為慢性發炎導致身體不斷去修復,修復當中DNA出錯而產生癌細胞。
而長期不吃早餐致癌,推論是因為不吃早餐會導致血糖偏低,但人體為了應付日常活動,會促使交感神經亢奮,升高腎上腺素、可體松等荷爾蒙使血糖上升,這樣會使人體呈現低度發炎,該研究也發現,長期不吃早餐的人,各項發炎指數都會高一些,而發炎物質會攻擊DNA、使DNA過度甲基化,最後變成癌症。
另一方面,副交感神經活躍、人體休息才會進行組織修補,但交感神經處於興奮、副交感神經不活躍的情形下,身體沒有時間去修補發炎、受損的組織,加上消化道本來就是充滿病菌的「是非之地」,所以容易形成消化道癌症。
不吃早餐4壞處
即使減重仍建議吃早餐
兩位醫師都建議早餐應該要吃。林成俊表示,不吃早餐除了可能使身體處在低度發炎的狀態,還會有其他影響:
● 打亂生理時鐘。
● 不吃早餐也可能意味著生活節奏比較緊繃,長期下來得胃病的風險更高。
● 增加膽結石風險,膽汁存在膽囊中,不使用膽汁會濃縮、沉澱,最後變成膽結石。
● 增加胃食道逆流風險,吃太飽或長時間空腹都會胃食道逆流,空腹時胃部仍有1∼2公升的胃酸,胃部沒有食物仍會運作、空轉,有部分胃酸會逆流。
林成俊身邊有親友執行「168間歇性斷食」不吃早餐。他表示,168間歇性斷食不是不吃早餐,而是晚點吃,「有一個說法是,執行168間歇性斷食可以在10點吃早餐,因為這時身體運作旺盛,會消耗掉吃下去的早餐熱量,」所以如果要兼顧早餐跟身材,控制份量即可,碳水化合物少一點、蛋白質多一些,他認為,牛奶、水煮蛋、甜度較低的水果都可以吃。
郭志東也指出,目前還沒有研究去探討如果長期不吃早餐,身體的各項生理機能、內分泌是否會適應生理時鐘變化而降低相關風險,不過無論是否為了維持身材,都建議吃早餐,且要定時定量,有減重需求就少吃點、或吃一些飽足感夠的食物,例如牛奶、蛋等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切記,早餐亂吃比不吃帶來的危害可能更大,因此早餐要慎選,高油、高糖、高碳水化合物的早餐盡量不要碰。」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不吃早餐更傷身?恐有害心血管還可能致癌
康健雜誌
2023/12月 第301期
相關